【编者按】本周(1月15日—1月20日),跨境电商进口方面又发生了哪些最新的行业资讯动态呢?天猫国际调整交易流程规则;进口宝完成3500万元A轮融资;京东与全球15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签署战略采购协议;洋码头发布2018洋年货地图……更多猛料,阅读下文快速获取。
天猫国际调整交易流程规则,“等待买家付款”超时时间缩短为24小时
雨果网消息:为了减少商家端库存被占用的时间,提升商家端的体验,天猫国际拟将“等待买家付款”超时时间,由72小时缩短为24小时。
据悉,此次规则调整于2018年1月11日进行公示,调整后的规则将于2018年2月1日正式生效。
进口宝完成3500万元A轮融资
亿欧消息:进口宝于2018年1月18日宣布完成35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师创资本领投,天纺投资跟投。这也是进口宝继2017年1月获得上市公司金轮股份Pre-A轮投资后的新一轮融资。
据了解,进口宝是由上海中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运营的跨境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进口宝已经与17个不同国别的105家供货商签署了合作协议,涵盖了棉花、羊毛、纱线及新型纤维等四大品类,累计上线近9万种不同型号的商品。
传家乐福或将中国业务出售给阿里巴巴,但家乐福否认
凤凰网消息:据法国回声报报道,家乐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家乐福提议将中国业务出售给欧尚、阿里巴巴。
近日,关于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言不断,去年12月份,据外媒Capital报道,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 Bompard已聘请三家投行研究剥离中国、阿根廷和波兰业务的方案。Capital还援引公司内部资料报道称,家乐福在法国的超市与大卖场的销售滑坡势头正在加速。但家乐福随后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
京东与全球15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签署战略采购协议
中国经济网消息:1月16日,京东超市与惠氏、美素佳儿、达能、美赞臣、雅培、雀巢、a2、贝因美、君乐宝、完达山、圣元、伊利、飞鹤、合生元、雅士利等全球15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签订了战略采购协议,未来3年,京东超市从这15家品牌采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金额将超过1000亿元。不仅如此,京东超市还将与上述品牌展开更加深度的战略合作,为品牌制定更高效的销售计划和更精准的营销规划。
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发年报,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欧元
今日爆点消息:2017 财年对于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集团 Yoox Net-a-porter (以下简称YNAP )来说是挺重要的一年。根据该集团周一收盘时在米兰公布的数据,其年销售额首次超过20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1.8%;移动端销售额占比首次超过50%;官网访问量达到8.4 亿人次(去年为 7.15 亿人次),订单量则达到950 万个。
不过相比2016财年17.7%的增速,YNAP的增长正在放缓。它仍然面临竞争对手Farfetch带来的压力--2016年Farfetch的总营收为1.513 亿欧元,但增速高达74%;GMV增幅则高达 81%。
洋码头发布2018洋年货地图
雨果网消息:近日,国内最大的海外购物平台洋码头发布了2018洋年货地图,受益于跨境电商的市场普及,海外商品在传统年货中的占比达63%,二线城市的洋年货需求激增,重庆、天津、南京上榜最爱买洋年货三大城市。同时,新年限定商品以及零食礼盒、酒水饮料更是洋年货准备的重点。
京东自有品牌「京造」上线,想问问网易严选还用京东物流吗?
36氪消息:一月中旬,京东悄然上线了生活家居自有品牌“京造”。
此项目从去年9月启动,由上海一支20-30人团队负责。品牌直接对标网易严选,提供精选、高性价比、有调性的产品,采用 OEM/ODM 模式,同时要求生产标准高于网易严选。
由于此项目不属于京东商城的特定事业群,而是在CMO体系下(时隔2年,京东在2017年4月宣布重新成立CMO体系),因此能相对不受原采销体系干扰,得到一定的流量倾斜。
从京造官方旗舰店的大促页面来看,1月17日将是第一波正式宣传的日子,被称为“京造超级单品日”。而截至目前,京造只前期邀请了一些自媒体用户内测产品。
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胖虎科技”A轮融资1亿元
IT研究中心消息:二手奢侈品电子商务平台“胖虎科技”宣布完成1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行资本领投,1898创投、易赞资本及每克拉美创始人郝毅等跟投。
公开资料显示,“胖虎科技”于2015年创立,但其创始人马成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经营自己的线下闲置奢侈品实体店,对闲置经济奢侈品领域进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到6000亿,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国内闲置奢侈品交易平台迅速生长。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闲置奢侈品交易规模达400亿,2017年预计可达800亿。
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跨境网购趋势报告
雨果网消息:1月16日,亚马逊中国在北京发布2017跨境网购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网购消费呈现三大特征和趋势,分别为:品质成为跨境网购核心标配、个性消费成为跨境网购新亮点、会员经济成跨境网购全新增长点。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顾凡表示:“亚马逊持续推进国际品牌战略,通过打造行业独一无二的跨境直邮模式,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逾千万海外正品。2018年,我们将充分把握会员经济大势,推出更多举措丰富中国Prime会员权益,持续引领中国跨境网购的发展。”
日本洋酒集团“宾三得利”开了天猫旗舰店,洋酒集团开始纷纷进驻电商
今日爆点消息: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往线上迁移,近两年洋酒集团也开始纷纷进驻电商,其中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是他们看好的潜力群体。继酩悦轩尼诗、帝亚吉欧等集团之后,又一洋酒集团与电商深度展开了合作。
日前,宾三得利(Beam Suntory)宣布正式进驻天猫。这距离其中国分公司正式成立刚满半年。
宾三得利前身是日本三得利株式会社,2014年通过收购美国著名烈酒商Beam Inc.成为全球第三大综合烈酒集团。公司旗下拥有以威士忌为代表的诸多洋酒品牌:日本威士忌山崎、白州、响,波本威士忌金宾(Jim Beam)、美格(Maker'sMark)等等,在日本烈酒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来源/雨果网)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年初的6.3一路上涨,最高曾上涨至7.3以上。尽管在年底出现回调,但全年上涨幅度也接近10%,是近年来升值幅度最大的年份。
欧元尽管没有美元的强势,特别在年中时下跌比较猛,但在7月加息之后,也是逐步回升,最终与年初相比仍升值2%。而日元在主流货币中最为疲软,兑人民币已经连续第三个年份下跌,今年下跌幅度超过7%。
2023年全球外汇市场将如何发展?
美元是否迎来拐点?
欧元是否继续延续涨势?
英镑在政坛动荡之后能够企稳吗?
疲软的日元能否翻身?
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人民币是否会继而走向“坚挺”?
2022年,全球经济的主题词就是“高通胀”,除去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着几十年不遇的物价高速上涨局面,老百姓怨声载道,因此全球都在疯狂加息以遏制通胀。
经过整整一年的持续加息后,各国的通胀率趋向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通胀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实际上由于物价指数的滞后效应,通胀率距离恢复到目标水平(一般是2%)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可能会持续数个月。
表1:各国通胀率(2022年11月)
雪上加霜的是,在高通胀问题解决之前,另一个经济问题--经济衰退可能会到来。这是因为持续加息,增加了全社会的资金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力,经济增长会遭受重创。
人们对于明年的经济预期普遍比较悲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全球至少1/3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到了1.9%;经合组织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2%,而2021年这个数字是5.5%。
当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同时发生时,就是经济学上的“滞胀”。一旦滞胀发生,则汇率市场将会受到牵连,主要表现是:
第一、如果某个国家不幸陷入严重的衰退,则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遭到抛售,汇率会下跌,因此明年的汇率强弱,将会从拼加息力度,回归到拼经济增长上来。
第二、如果全球大面积陷入经济衰退,则避险类货币将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如美元可能会因此上涨。而人民币由于国际化的稳步推进,近年来也体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比如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就因为避险资金的涌入而出现上涨。
2022年的美元可谓一枝独秀,衡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强弱的“美元指数”,上涨至20年以来的最高位。这主要归功于美国今年连续7次的加息,其中4次还是幅度75基点的“暴力加息”。但是12月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首次放缓了加息的幅度,这种趋势将在2023年得以延续,最终美国可能在1季度或2季度就不再加息。
从12月份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上预测,美国还有75基点的加息空间,最终美国将在利率达到5%以上时,此轮加息周期可能就会宣告终止。
美元指数走势图(2013-2022)
随着美国加息的放缓直至终止,甚至开始有激进的投资者认为,明年下半年美国很可能为了刺激经济而转向为降息,虽然此时就断定明年美国降息还为时尚早,但美元再次复现今年的强势确实已十分困难,贯穿2022年的“美国加息,美元强势”的主基调将发生改变,美元汇率预计会逐步从高位回落。
以7月份为分水岭,欧元走势可以说是“泾渭分明”。2022年上半年,俄乌冲突爆发,欧洲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而受制于欧洲体系内不同国家千差万别的经济形势,欧洲央行即使面对2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仍然迟迟不敢贸然加息。这种顾此失彼、投鼠忌器的态度拖累欧元一路下跌,其中兑美元更是跌穿过标志性的1:1平价水平。
欧元/人民币走势
落后于美国、英国数个月后,欧洲终于在7月份开启了第一次加息,同时欧洲也不断寻求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品,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能源,逐步缓解了能源危机。欧元因此也悄然升值,兑人民币汇率收复失地至今年初水平。
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欧洲再次释放强硬的信号,只是由于欧洲的会议在美联储加息的第二天,因此市场关注度不够。实际上在这次会议上,欧洲不但宣传还会加息,还透露了未来将进行缩表,这可以理解为加息政策的下一个阶段,都是为了紧缩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率,这些措施都会在短期内(如2023年上半年)对欧元形成支持。
然而欧元上涨可能不会贯穿2023年整年,尽管欧洲正在试图摆脱俄乌冲突引发的不利因素,而且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欧洲本身的经济问题仍比较严重:
1、虽然今年已经加息4次,但欧洲的通货膨胀率仍在10%以上。
2、欧洲地理位置、经济实力都各不相同的成员国,“碎片化”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欧洲央行在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将2023年GDP预期下调至0.5%,而9月份时这一数值还是0.9%。当欧洲加息停止后,诸多问题将浮出水面,对欧元造成不利影响。
2022年的英国,政坛几经波折,先是特拉斯政府推出略显儿戏的“减税”预算案,引发了轩然大波,英国出现“股票、债券、汇率”同时大幅下跌的“三杀”局面,英镑一度差点成为欧元之后另一个跌破和美元平价的货币,最后特拉斯本人,连同财政部长及尚未落地的预算案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随后英国政坛趋于稳定,新的首相和财政部长上台后,推出新的“增收加税”预算案,总算重拾了市场信心,英镑也绝地反击,兑人民币涨回8上方,反弹幅度超过10%。
英镑走势
英国政坛风波过于“抢戏”,掩盖了英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实际上英国的问题可能比想象中严重,甚至超过俄乌冲突漩涡中心的欧洲。
英国央行多次发出呼声,“英国经济会在衰退中保持相当长时间”,预测2023年的经济增速为-1.5%,2024年的经济增速为-1%,都是负值,而且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年。
英国是最快启动加息的发达国家之一,比欧洲早了7个月,比美国也早了3个月,现在仍在加息周期之中,但是加息效果不尽如连续加息9次之后,11月份的通胀率仍超过了10%,这意味着英国还会硬着头皮加息更久的时间,对未来经济的副作用也越大。与欧元类似,当英国加息结束之后,经济衰退的问题会充分暴露出来,届时英镑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由于长期坚持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日元在最近几年都是最疲软的货币之一。但同时日元也是“最难预测”的货币之一,以至于在外汇市场会被戏称为“妖币”,这是因为日本央行经常采取“突然袭击”的措施。
比如今年9月22日,为阻止日元连续的下跌,日本央行突然出手干预日元走势,当日日元升值1.6%;这一幕在10月份又再度上演。而12月日本的议息会议上,日本突然宣布扩大10年期利率的波动区间,由0.25%增加至0.5%,虽然这并不能简单解读为“日本加息”,但确实提升了市场利率的上行空间,这对于日元是利好消息,当日日元大幅升值超过3%,而这一消息的公布前,日本央行没做出任何提前的预示。
日元走势
与美国对比,美联储制定政策时更注重“管理预期”,提前放风透露线索,让市场充分做好准备。比如2022年3月美联储第一次加息,但实际上2021年底,美联储已经陆续剧透,提醒美国通胀率在上行,未来可能会采取持续的加息政策。而日本的行事风格则正好相反,往往做出超预期的举动,因此日元走势的不确定性会更为强烈。
非但如此,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任期将在2023年4月到期,这位已经在位10年的日本货币政策掌门人,一直被视为“安倍经济学”的贯彻者,坚持“超级量化宽松”的政策和日元贬值。他的卸任,也许会转变疲软日元的政策态度,日元可能会在明年的某些时间内,阶段性走强。
2022年人民币其实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只是由于美元异乎寻常的强势,因此造成了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印象,但如果综合考虑兑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的走势,人民币其实表现尚属“稳健”。
1、如前文所述,今年人民币贬值的最大动因-美元,明年可能会转强为弱;
2、随着中国平稳度过疫情影响的周期,境内外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将重新树立起来,实际上在我国公布防疫政策的调整后,11月份开始,境外向中国的资金流入量就在陆续增加;
3、贸易顺差仍会给汇率提供支持。虽然明年全球可能会陷入“滞胀危机”,中国出口增速也有概率会放缓,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供应链、产品能力、价格优势的竞争力还在,因此出口贸易仍会保持比较优势,对汇率形成支持;
4、避险属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比如2022年5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上调了特别提留权(SDR)中人民币的比重。而在俄乌冲突爆发时,也有大量外资兑换人民币进行避险,当时人民币汇率指数由103迅速上涨为106以上,避险属性日益凸显,在2023年全球经济疲弱的大背景下,也有坚挺的实力。
最后老李总结下2023全球主要币种的走势预测:
1、美元在上半年预计将处于区间振荡走势,在停止加息后,很可能步入下行的拐点,但是如果全球滞胀问题严重,身为避险货币的美元可能会受到短期的提振;
2、欧元和英镑走势比较类似,在上半年可能仍会延续上涨一段时间,但随后会由于经济基本面的问题而转为下跌;
1、日元总体仍然偏软,但由于日本央行的不确定性,较难准确预测;
2、人民币在中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之后,会逐步坚挺。
2022年,美元基本呈现单边上涨态势,中间虽然也伴随一定幅度的回调和盘整,但幅度和持续时间都有限,因此很多跨境商家的策略就是“长期持有”,一直hold住美元即可,hold的越久,赚的越多。
但是这种策略在11月之后会“很受伤”,因为大家已经习惯美元的持续强势,并认为美元在7.3之后还会继续刷新新高,直到7.4、7.5,但是随后美元迅速回调,回吐涨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反向破7,充分提现了外汇市场波诡云谲的特点。
2023年,由于汇率走势很可能不会再长期升值,结汇操作更加建议“短平快”的方式,在汇率相对比较优的时候(比如汇率达到近半个月高点),就选择结汇。
最好不要长期持有外币很长时间(如超过1个月甚至3个月),和汇率“死磕”,防止汇率走势不利时,外币持有量越来越多,风险无法控制。
(来源:万里汇(WorldFirst)跨境收款)